
《中国当代文学史(1949—2012)》一书共分五编:第一编 1949—1962年的文学、第二编 1963—1977年的文学、第三编 1978—1989年的文学、第四编 1990—2000年的文学、第五编 2001—2012年的文学,勾勒了大中国当代文学(包括台港、澳门文学)的六十余年的发展历程,描述与阐释文学思潮、小说、诗歌、散文、戏剧、报告文学等的发展风貌及其审美特征。该书是迄今为止时间跨度最长,覆盖大陆、台港、澳门四地,编排体例新颖、论述视角独特的单卷本中国当代文学史。
该书的创新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体例安排独具特色。全书将1949年以来六十余年文学分为五编进行阐述。而目前国内出版的当代文学史鲜有将60年代中直至“文革”结束和新世纪文学单独列编或章的,一般只是将“文革”文学一笔带过,新世纪文学则很少论及。因此,该书对中国当代文学史的叙述更具有动态的完整性与创新性。
其二,文学史阐释的科学性与审美主体性的有机结合。文学史是对各种文学事实作编年史式的研究,该书一方面尽可能地呈现其真实的历史状况,另一方面也渗积着编写者对复杂纷纭的文学发展史实的价值把握和审美评判,达到了史实的科学性与审美主体性的良好结合。
书名中国当代文学史(1949—2012)
作者赵树勤,李运抟
出版时间2012-11-01
印刷时间2012-11-01
版次1
印次1
页数488
字数741000
开本16
纸张
包装平装
ISBN号978-7-5648-0930-0
市场价58
本站价
出版社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折扣无
图书目录
专家点评赵树勤、李运抟教授主编的《中国当代文学史(1949—2012)》是迄今为止国内外出版的时间跨度最长,覆盖大陆、台港、澳门四地,编排体例新颖、论述视角独特的单卷本的大中国当代文学史。
该书的创新之处主要表现为:
其一,体例安排独具特色。全书将1949年以来六十余年文学分为五编进行阐述。而目前国内出版的当代文学史鲜有将60年代中直至“文革”结束和新世纪文学单独列编或章的,一般只是将“文革”文学一笔带过,新世纪文学则很少论及。因此,该书对中国当代文学史的叙述更具有动态的完整性与创新性。
其二,文学史阐释的科学性与审美主体性的有机结合。文学史是对各种文学事实作编年史式的研究,该书一方面尽可能地呈现其真实的历史状况,另一方面也渗积着编写者对复杂纷纭的文学发展史实的价值把握和审美评判,达到了史实的科学性与审美主体性的良好结合。
鉴此,本人郑重推荐该书申报中南地区大学出版社协会优秀图书奖。
中南大学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副院长 阎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