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图书营销>>新书推荐>>正文

伦理视域下的佛教平等观


佛教从创立开始,就是以一种争取根本平等的宗教而出现在人类历史上的。佛教平等观是佛教根本教义之一,也是佛教伦理的伦理原则之一。本书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论述了佛教平等观的具体内容及不同历史时期的时代特色;二是从缘起论、性空论、佛性论、业力果报论四个方面对佛教平等观的合理性进行了论证;三是分析了佛教平等观在佛教伦理思想中的体现和贯彻;四是总结出佛教平等观具有的独特伦理特性,即世俗性和超越性的统一,自律性和他律性的统一,生命观、自然观和理想价值观的统一;五是分析了佛教平等观在今天所具有的理论资源价值;最后指出佛教平等观作为一种宗教教义,其宗教出世的终极价值追求决定了其不可避免地具有荒谬性、软弱性和抽象性等负面价值,强调应该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平等观理论为指导,采取“扬弃”的态度分析对待。

书名 伦理视域下的佛教平等观
作者 欧顺军
出版时间 2012-12-01
印刷时间 2012-12-01
版次 1
印次 1
页数 218
字数 236000
开本 16
纸张
包装 平装
ISBN号 978-7-5648-0963-8
市场价 32
本站价
出版社 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折扣
图书目录

    绪 论

    第一章 佛教平等观要义

    第一节 佛教平等观的含义

    一、平等:一个备受关注的永恒话题

    二、佛教平等观的基本内容及特点

    第二节 佛教平等观的历史形态

    一、佛教的演变发展概况

    二、原始佛教的平等观:“一切众生悉皆平等”“四姓平等”

    三、大乘般若学的平等观:“性相平等”“怨亲平等”

    四、大乘中观学派的平等观:“不二平等”

    五、中国佛教各宗的平等观:“佛性平等”“心佛平等”

    第二章 佛教平等观的论证

    第一节 缘起论:佛教学说的最高原理

    一、佛教缘起论的基本观点

    二、缘起论对佛教平等观的理论意义

    第二节 空论:佛教平等观的本体论依据

    一、空论的基本观点

    二、空论对佛教平等观的理论意义

    第三节 佛性论:佛教平等观的心性论依据

    一、佛性论及其演变

    二、佛性论对佛教平等观的理论意义

    第四节 业力果报论:佛教平等观的现象论依据

    一、业力果报论的基本观点

    二、业力果报论对佛教平等观的理论意义

    第三章 佛教平等观的践行

    第一节 佛教伦理的基本精神

    第二节 佛教平等观在自我身心关系中的体现

    一、透过“性相平等”识得“无我”

    二、“果报平等”故“人身难得”

    第三节 平等观在人与人(社会)关系中的贯彻

    一、“自他不二”故“自利利他”

    二、“凡圣不二”故“人圆佛成”

    第四节 平等观在人与自然关系中的运用

    一、“依正不二”建设生态“净土”

    二、“众生平等”故应“惜生护生”

    第四章 佛教平等观的特性

    第一节 世俗性和超越性的统一

    一、佛教平等观既具世俗性又具超越性

    二、诸多平等命题本身直接体现出世俗性和超越性的统一

    第二节 自律性和他律性的统一

    一、实现平等终极目标的自律性和他律性的统一

    二、业力果报平等内蕴自律性和他律性的统一

    第三节 生命观、自然观和理想价值观的统一

    一、佛教平等观的生命观

    二、佛教平等观的自然观

    三、佛教平等观的理想价值观

    第五章 佛教平等观的现世伦理价值

    第一节 佛教平等观关于自我身心关系的伦理启示

    一、佛教平等观关于自我身心关系的主要观点

    二、佛教平等观关于自我身心关系的伦理启示

    第二节 佛教平等观关于人我关系的伦理启示

    一、佛教平等观在人我关系问题上的主要观点

    二、佛教平等观关于人我关系的伦理启示

    第三节 佛教平等观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伦理启示

    一、佛教平等观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主要观点

    二、佛教平等观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伦理启示

    结 语 对待佛教平等观的应有态度及马克思主义的平等观

    参考文献

    后 记
专家点评

通知公告

地址: 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麓山路36号 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湘)字 018号
邮编: 410081  电话: 0731-88872288 88872636(传真) E-mail:bluestorm@hunnu.edu.cn    湘ICP备20010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