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中小学教材>>教研文章>>正文
 

引领生活 综合创新——湖南师大版《思想品德》教材使用情况调查报告

发布时间:2014年11月06日 16:52 作者: 点击:[]

湖南师大版《思想品德》教材于2003年8月通过立项并在国家实验示范区使用,2004年秋季开始在全国15个省、市、自治区大范围推广使用,截止2007年已完成课程改革的第一轮实验,为进一步了解教材的使用情况,我社组织人员于2008年7月对实验区、县教材进行了问卷调查,并收到了多份学科教研员和一线教师的综合意见稿。

在此基础上,我社又先后在湖南、广西、重庆等地召开了三次实验教材使用情况现场调研会。参与现场调研会的人员包括教育厅、教科院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研究中心领导、学科教研员以及一线教师共达90多人。会上大家围绕教材的使用情况,畅所欲言,交流使用经验,畅谈使用心得,在肯定教材特色的同时,也对教材提出了问题与困惑、对策与建议。

现将调查问卷、教材使用综合意见稿和现场调研情况作一综述:

一、教材使用的优势与变化

湖南师大版《思想品德》教材以全新的理念、鲜活的版面、生动的内容,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出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精神实质及其时代精神。

(一)教材的特色

1.内容鲜活,生活气息浓郁

教材在教学内容的选择方面,一改过去《思想政治》教学内容过于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的思路,开创了以学生真实情感的生活主题为教学内容的新思路。以七年级上册为例,全书共五个主题,即“走进中学”、“在成长的道路上”、“相处之道”、“树立团队精神”、“走近法律”。这些内容主要围绕中学生对生活的认识、理解与适应展开,随着初中学生身心发展和生活空间的不断拓展,教材的内容也不断提升。教材不但在学习主题、各单元、各节、各大小标题的呈现上显示出浓厚的生活色彩,更主要的是在具体呈现学生认知、课内活动、课外实践、阅读、思考与升华等内容中,无论是活泼简练的正文,还是丰富多样的辅文,无论是灵活多样的思考内容,还是引人入胜的美文,无一不是选择和确立了学生生活中生动可感的素材为内容。

2.以人为本,突出发展观

教材以问题情景的创设和自主探究性活动展开内容呈现方式,在课程目标的实现上,突出以人为本,使学生获得生动活泼的发展。以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节“第二起跑线”课题为例:教材以“新的生活,新的起点,新的体验,新的收获”的引言和一幅以书本为阶梯的插图,创设出了“第二起跑线”学习主题的生动情景。在具体教学内容的铺陈上,教材以杨玲近年来与妈妈闹别扭和不愉快为情景,在此基础上提出两个心理方面的问题让学生讨论。接下来是以三幅中学生活图片及相关文字说明为情景,在学生体验的基础上,提出让学生说出或用图画表示出自己对新生活的体验。然后就以学生自己体重、身高、行为、习惯、兴趣、爱好、性格在中学时期的巨大变化为情景,提出记录下学生自己成长的各种变化。这些情景及其设置的问题,贴近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的实际,在学生心里创设出欲知而不能知的认知冲突,强烈地吸引和感召着学生,促使他们关注并进行主动探究与思索。同时,教材对每一问题设置了让学生自主探究的内容,并预留出相应的空白地带,使学生在自主探究活动中的思维、情感、品德以及学习过程、结果等学习与活动内容,及时而真实地展现在探究学习与活动的空白处。这些生动可感、富有趣味的问题情景,强烈地震撼着学生的心灵,激发着学生的学习动机,象块磁石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教材在“问题”的引导下,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和老师的启发和透导,生动而充分地体验和感悟在“第二起跑线”上丰富多彩的生活和思想品德内容。

3.淡化学科知识,强化人文养育

教材避免、删除了科学味较浓,成人化、概念化较强的知识,在教材行文中,不以居高临下、规范命令的态势向学生传输规范的道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灌输与教训。如在心理健康部分删除了“交友的原则”、“爱国情操”、“慎独”等偏难内容,增加了贴近中学生生活及其道德品质形成的内容,如竞争与合作、创建良好的班集体,正确处理朋友、师生和亲子关系 ,战胜困难和逆境、提高心理承受力,生活适应和自我管理,交际礼仪,诚信,选择生活与社会责任感等内容。亲切和蔼的导语、生活情景化的插图、优美的阅读材料、富于趣味性的辅文等内容,凸现出浓厚的人文关怀和情感熏陶。

这些充满情趣甚至诗情画意的内容,像汩汩流淌而出沐浴生命的甘泉,滋养着学生的心灵,使教材成为学生感受生活的诗情画意、自由快乐的精神家园。在生动的情景感染和鲜活的生活体验中,在强烈的心灵震撼或者是在春风化雨的点滴滋润里,学生对人生的认识、对生命的感悟、对道德的体验、对为人处事和与人交往的理解,在心灵深处就会丝丝缕缕地沉淀和积累出健全的人格、民族文化特质和心理情感。在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的教学活动中,教育制造出的产品,不再是僵硬和冰冷的分数,也不再是一介只懂科学不懂文化,只懂书本不懂社会,只知道做事不懂得人生和生活的书生,造就出来的而是拥有和懂得生命价值的鲜活而生动的“全人”。

4.文字简炼,版面生动

教材采取了以主题为单元和分节的结构式,并在首页附有单元导语和图示,版块内容及其主题的呈现简洁鲜明。每课教学内容由导语、问题情景、 探究活动三大版块组成,并用不同的色彩和字体将它们区分开来,陈述内容为黑色宋体字,问题情景为彩色背景的楷体黑字,探究性活动内容为蓝色等线体字,叙述简明,文字数量不多,学生读、写、记的内容减少。内容清晰,主次分明,便于教学,同时为学生自主活动提供了更多的时间和空间。教材在探究性活动内容的组织和呈现上浓笔得彩,创造性地将“读一读”、“谈一谈”、“想一想”、“议一议”、“说一说”、“试一试”、“查一查”、“马上行动”、“心灵感悟”、“活动建议” 等置于探究性活动之中,并将它们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这些探究问题灵活多样,趣味盎然,富于新意。这样设计,便于教师操作,使学生始终处于活动之中。教材还插入了课中的辅文和和课后的美文,它们以淡蓝背景黑色楷体字出现,体现教学的延伸和拓展。教材在具体栏目和具体内容中插入了适合学生年龄特征和内容需要的彩图和照片,构图生动,色彩明快,富有情趣。它们增强了教学内容的启发性、情景性、生动性,便于营造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使学习过程更加愉悦和轻松。这种新颖的版式结构,灵活多样的探究性内容,图文并茂的版面,给教材以新意、灵趣、美感,提高了教材的操作性、吸引力,增强了教材的轻松感、愉悦感。

5.立体化设计,拓展教材

教材以教科书为中心,以教师用书、学生成长学案、辅助教学光盘、网络在线辅导与交流等为辅助手段拓展教材。《教师用书》中,教学分析、教学建议、教学提示、教学案例等便于教师把握教材,利于教学;辅助教学光盘中含课程操作示范、过程讲解、课程演示、支持教与学的资源,以及优秀的教学示范课;网络在线辅导与交流为教师与学生提供更为全面系统的指导与服务,为课程资源的共享与交流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对教与学中出现的问题能够及时作出应对与调整,大大拉近编者和教师、学生的时空距离;学生《成长学案》以“语海拾贝”、“探究园地”、“创新与实践”等七个栏目,其栏目的设置和内容的选取,抛开了题海战术的窠臼,另辟奚径,与教材理念一脉相承,充分展示了开放的教材观和教学观,进一步充实了教学内容,开辟了学生阅读、感悟、思考、实践、创新的新情景、新空间,为教学的延伸和拓展创设了崭新的风景,为在新课程条件下巩固知识、培养能力、进行正确价值观的熏陶以及实行新的学习评价方式,提供了良好的范示和蓝本。

(二)教材使用中的可喜变化

1. 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

通过宣传、培训和种种形式的影响渗透,广大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精神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对新课程标准有了初步认识。在课堂上最突出的变化是老师讲得比过去任何时候都少了,由注重知识讲解向注重学生积极参与获得身心发展的转变,学生讨论、合作、交流等形式的课堂活动明显增加,学生主体地位大大增强。

2.教师角色的转变

在课堂中,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中心”,初步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良好氛围,体现出了教师不但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课堂辨论、演讲、表演、创新比赛、影视展播、质疑与探究等形式也不断出现在课堂中,师生关系更加民主、融洽,课堂氛围更加轻松、活跃。平等的师生对话多了起来。

3.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转变

在课堂上,不少老师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采用更加丰富和灵活,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等教学法得到较为普遍的理解、掌握和自觉运用,师生互动、合作交流的课堂形式较多地体现出来。一些老师已经掌握了多媒体使用技术,其中的一部分教师还能够在随堂课中使用课件上课。

4.教研氛围的转变

进入新课程改革和使用新教材后,广大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大大增强,教研热情空前高涨。主要体现在教师对新教材的研读及其使用中的情况进行广泛的讨论,不少学校的校本教研都把新教材的实施作为教研的主要内容。另外,新的教学案例分析在一些学校也开展了起来。

5.新的评价方式和手段的转变

“学生成长档案袋”在一些学校得以初步建立,评价方式、对象、手段更加多样化和综合化。由重结果向关注过程转变,由重分数向关注学生发展转变,由单一评价向综合评价转变,由统一尺度向个体差异转变。考试次数减少、难度降低、题量减少。一些学校在学生成绩通知单上的形式和内容方面作了较大改变,倾注了较多的人文关怀。

6.学生积极性的转变

一是普遍喜欢新教材和新课程。学生使用此教材的学习热情高,兴趣浓,善于发言,思维敏捷,有自我表现的欲望,提问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教材情景有趣,学生喜爱;习题少,负担轻,学生愿意学;探究活动多,学生喜欢做。学生对新教材和新课程产生了明显的好感,学生对新课程的认同度明显增加。二是自信心明显增强。随着新型的师生关系的建立和课堂氛围的改善,学生提问、讨论、交流、体验机会不断增加,课堂上学生普遍发言勇跃,并敢于说出自己的观点和真实情况,甚至敢于说“不”,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创新倾向和意识。三是自主性不断增强。在合作、交流、讨论、探究式的学习方式中,学生被动学习的状况得到改善,积极参与教学,能够自觉动手、动口、动脑。四是问题意识不断增强。在开放的课程理念中,学生的问题意识明显增强,一些学生根据自身实际和体验,能大胆提出新的问题。另外合作意识、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也在逐步形成。

总的来说,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湖南师大版《思想品德》教材脱颖而出,得到了大多数老师和学生认可并且喜欢。

二、教材使用的问题与困惑

1.应试教育的影响根深蒂固

不少学校和老师,仍然对《思想品德》课看作是“豆芽儿”科,对《思想品德》课程的学科地位和作用视而不见。在课时、辅导、课外活动、师资安排、津贴分配、教学质量等方面,将该课程置于可有可无的境地。

2.部分学校领导不够重视

部分学校的领导对课程改革精神知之甚少,对本次课程改革的影响和力度缺乏足够的认识。还有部分学校的领导认为课程改革后不能改变应试教育的办学模式。因此,在课程改革起始年级的课程结构安排、师资配备等方面,仍然按传统模式进行,严重影响了学校的课程改革。

3.义务教育大班额现象十分普遍

部分区、县大班额现象十分普遍。这一现象削弱了教师学习、进修和教研,影响了教师观念的转变和教学水平的提升,也影响了学生素质的提高和受教育的公平性。

4.“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比较突出

部分教师没有参加岗前培训,不能理解新课标和新教材;部分教师观念陈旧,教法单一,特别是部分老教师;相当部分的教师忽视新课程标准的学习,不能理解新教材,总认为新教材过于简单,没有多少内容可上、可讲,对教材难以把握;师资力量薄弱,多数学校的七、八年级《思想品德》课是兼职教师,其主要精力没有放在该学科上面;

5.不少学校的校本教研举步维艰

应试教育条件下,学校和老师热衷于“数字”,在工作中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复习备考,在抓考点、提高应试技能和水平方面津津乐道,不亦乐乎。长期以来,学校和教师不重视教师培训和教研工作的深入开展,在校本教研意识、教研制度、教研方式、教研氛围、教研能力、教研影响等方面存在着不少问题。

6.课改与评价的矛盾

部分区、县的七、八年级还处于非课程改革义务教育阶段,办学的应试教育色彩仍然十分浓厚,对进入课程改革的初中起始年级的教育教学评价方式及其实施的技术手段,尚处于酝酿和探索之中,课程改革的推进与教育教学的评价方式出现了新的矛盾,不少学校领导和老师产生了“新的东西固然好,但应付中考是否有用”的疑惑。

三、教材使用的建议与对策

新课程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它不会因为个别学校、个别人存在的困难而停止。只有认清形势,积极面对,找出应对措施,才不会被新课程改革的浪潮所淘汰。

1.建立和完善培训的长效机制

《思想品德》课程改革的客观现实,由于主客观原因,基层学校老师对新课程、新教材相关的教育理论依然缺乏,只有经常不断地加强培训,才能促使大家尽快地转变观念,适应新课改、推进新课改。这应该是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师训机构、教材编者、学校老师共同的责任。培训的方式可以灵活多样,可以是教学理论讲座、课标解读、教学设计展示;也可以是参与式、互动式的培训;还可以是片区、校际教研交流,共研共学,共同提高。

2.转变教研方式,加强校本教研

建立和完善校本教研机制,形成一种有制度、有指导、有检查、有落实的课改氛围,通过自学自研来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教师原有的知识储备已经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教学要求,要求教师通过自学自研,不断“充电”,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贯彻教学新理念,这是一条投资少、见效快、行之有效的方法。

3.抓好典型,与“课改共成长”

在新课程改革教学实践中成长起来的热心课程改革的积极分子和骨干教师,是我们必须依靠的中坚力量。一方面要搭建平台,给他们展示才能的机会;另一方面也要给他们压担子,提倡和鼓励他们上课、说课、评课,写教研文章,搞课题研究,努力做到教研科研相结合,发挥好榜样示范作用,从而带动和推进思想品德教学改革。

4.完善科学的学科评价体系

要依据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逐步完善本地区、本校配套的《思想品德》学科课堂评价体系和学生学业成绩评价方案,采用多元主客体评价方式,评教与评学相结合。要建立有利于教师、学生、学校发展的科学评价体系,重视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拔,实现评价功能的转化。

综观新教材的使用情况,概括起来可以说,兴奋与茫然同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目前,课程改革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在全国展开,这是我国社会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国教育发展的必然出路。我们有理由相信,对改革进程中的困惑、茫然以及各种挑战,最终在不可逆转的课程改革征程中,将被一一攻克和战胜。我们也坚信,有潇湘大地基础教育的支撑,有源远流长的湖湘文化的滋养,有岳湘这块风水宝地灵性的启迪,有优秀作家队伍的创新智慧和开拓精神,湖南师大版《思想品德》教材会越编越好,会被越来越多的老师和学生所接受,将成为推进课程改革的强大物质基础和精神力量!

[编辑:舒骅]

地址: 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麓山路36号 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湘)字 018号
邮编: 410081  电话: 0731-88872288 88872636(传真) E-mail:bluestorm@hunnu.edu.cn    湘ICP备20010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