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中小学教材>>教研文章>>正文
 

演绎新理念 开辟新天地 引领新实践——湖南师大版《思想品德》教材体会及使用情况

发布时间:2014年11月06日 16:51 作者: 点击:[]

一、教材特色

教材是贯彻落实新课标的重要载体,教材改革是课程改革的核心。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湖南师大版义务教育《思想品德》教材脱颖而出,教材以全新的理念、鲜活的版面、生动的内容,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出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精神实质及其时代精神。通过教材培训和教材使用,我们认为湖南师大版义务教育《思想品德》教材,具有以下突出的特色。

1、内容鲜活,生活气息浓郁

《基础课程改革纲要》在课程内容的要求中指出:“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湖南师大版《思想品德》教材在教学内容的选择方面,一改过去《思想政治》教学内容过于注重知识的系统和完整性的思路,开创了以学生真实可感的生活主题为教学内容的新思路。以七年级上册为例,全书共五个主题,即“走进中学”、“在成长的道路上”、“相处之道”、“树立团队精神”、“走近法律”。这些内容主要围绕中学对生活的认识、理解与适应展开,随着初中学生身心发展和生活空间的不断拓展,教材的内容也不断提升,从走进中学认识和纳悦自己并重新感受全新的中学生活开始,接着是体验和感受新的成长道路上的成功与挫折;随着生活空间的扩展,教材展示了在生活中正确处理家庭亲子、师生、和社会交往中的朋友关系,以及在个人成长中的竞争与协作、个人与集体的关系的内容;最后一个主题是在更广的生活领域和更高的生活层面上,体验和认识生活与法律的关系。教学内容不但在学习主题、各单元、各节、各大小标题的呈现上显示出浓厚的生活色彩,更主要的是在具体呈现学生认知、课内活动、课外实践、阅读、思考与升华等内容中,无论是活泼简练的正文,还是丰富多样的辅文,无论是灵活多样的思考内容,还是引人入胜的美文,无一不是选择和确立了学生生活中深动可感的素材为内容。这些内容或与学生自身密切相关,或出自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家庭、学校、社区,或是学习与成长方面的,或是相处与交友方面的,或是社会生活方面的。这些生活经验和道德规范的呈示不是以知识形态予以展示出来的,而是以生动活泼的生活内容加以呈现的。

纵观整个教学内容的建构和呈现,一股浓郁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闪亮出活脱脱、鲜滋滋的生活基调和底色,弥漫着生活的温馨、亲切和真情实感,克服了过去《思想政治》教学内容的过于严肃、呆板、艰涩、枯燥甚至冷冰无情的倾向,是学生在认知发展过程中学习内容上的返璞归真,是学生在生活体验中的温情关怀。整个教材内容以学生不断扩展的生活为逻辑,以学生生活相关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方面的知识为教学内容,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的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鲜活的教学内容,使学生沐浴在生活的阳光雨露里,吮吸着生活的甘甜乳汁,生活的琼浆玉露滋养着他们活泼健康地成长。

2、以人为本,突出发展观

《基础课程改革纲要》在改革课程功能的要求中指出:“ 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初中学生正处于个体成长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的初中生在身心发展上呈现出鲜明的特征:心理依赖性逐渐减弱,独立性和自主性逐步增强,自我意识始觉醒,开始思考“我是怎样的人?”“我希望我能成为怎样的人?”等类似问题, 好奇心和求知欲在他们的内心世界萌动、生长,许多想法在他们的内心开始翻腾起来,原先敞开的心扉开始闭锁起来,思维变得敏感细腻起来。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有效地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以适应这一时期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湖南师大版《思想品德》教材以问题情景的创设和自主探究性活动展开内容呈现方式,在课程目标的实现上,突出以人为本,使学获得生动活泼的发展。以七年级上册为例:教材开篇时,编者以朋友的平等身份,以亲切关心的口吻与学生对话,寥寥数语,勾勒出教材的基本内容,提出了通过学习所要达到的品德要求,并加以热情鼓励和愉快学习的启发。简短的对话,一下拉近了学生和教材的距离,使学生对教材消除了紧张感、压力感,从心里易于接受和亲近教材。以第一单元的第一节“第二起跑线”的课题为例:教材以“新的生活,新的起点,新的体验,新的收获”的引言和一幅以书本为阶梯的插图,创设出了“第二起跑线”学习主题的生动情景。在具体教学内容的铺陈上,教材以杨玲近年来与妈妈的别扭和不愉快为情景,在此基础上提出两个心理方面的问题让学生讨论。接下来是以三幅中学生活图片及相关文字说明为情景,在学生体验的基础上,提出让学生说出或用图画表示出自己对新生活的体验。再是以学生自己体重、身高、行为、习惯、兴趣、爱好、性格在中学时期的巨大变化为情景,并提出记录下学生自己成长的各种变化。这些情景及其构置的问题,贴近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的实际,在学生心里创设出欲知而不能知的认知冲突,强烈地吸引和感召着学生,促使他们关注并进行主动探究与思索。同时,教材对每一问题设置了让学生自主探究的内容,并预留出相应的空白地带,使学生在自主探究活动中的思维、情感、品德以及学习过程、结果等学习与活动内容,及时而真实地展现在探究学习与活动的空白处。这些生动可感、富有趣味的问题情景,强烈地振撼着学生的心灵,激发着学生的学习动机,象块块磁石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教材在“问题”的引导下,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和老师的启发和透导,生动而充分地体验和感悟在“第二起跑线”上丰富多彩的生活和思想品德内容。教材还增添了辅文内容和课后美文赏析栏目,它们或是伟人的成长足迹,或是名人的优秀品德,或是生动有趣的历史典故,或是语言优美、富于哲理的诗文,这不但增强了教材的可阅读性、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增长了学生的见识,而且给学生以强烈的审美情趣感染和艺术熏陶,增强的教材的人文情趣和审美品味。

教材的这些特点,为学生自主学习、思考和探索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为生动地体验和感悟生活、互动合作、乐于探究、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的转变,对融洽、和谐的学习情境的营造,对平等、宽松、民主的师生关系的建立,使由“教本”向“学本”的转化,由“教材”向“学材”的转化,从而促使学生获得生动活泼地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得到和谐发展等方面,提供了良好条件和坚实基础,使学生在学习中充分得到快乐的体验,潜能的开发,智慧的启迪,个性的张扬,精神的塑造。

3、淡化学科知识,强化人文养育

新课标提出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其中一个突出亮点是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人文精神的养育加以具体化和强化。在“三维目标”的的排序上,现在理论界普遍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置于人文学科教学目标的第一位。湖南师大版《思想品德》教材避免、删却了科味较浓,成人化、概念化较强的知识,在教材行文中,不以居高临下的、规范命令的态势向学生传输规范的道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灌输与教训。如在心理健康部分删除了“交友的原则”、“爱国情操”、“慎独”等偏难内容,增加了贴近中学生生活及其道德品质形成的内容,如竞争与合作、创建良好的班集体,正确处理朋友、师生和亲子关系 ,战胜困难和逆境、提高心理承受力,生活适应和自我管理,交际礼仪,诚信,选择生活与社会责任感等内容。亲切和谒的导语、生活情景化的插图、优美的阅读材料、富于趣味性的辅文等内容,又凸现出浓厚的人文关怀和情感熏陶。这些教学内容包含着自尊自信,乐观向上,意志坚强,孝敬父母,尊重他人,乐于助人,诚实守信,热爱劳动,注重实践,热爱科学,勇于创新,尊重规则,尊重权利,尊重法律,追求公正,热爱集体,具有责任感、竞争意识、团结合作和奉献精神等丰富的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充分展现出教材注重学生的思想、情感、态度的整体参与,关注学生成长需要与生活体验和注重人文素质的培养,使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的精神品格和价值取向。

这些充满情趣甚至诗情画意的内容,像汩汩流淌而出沐浴生命的甘泉,滋养着学生的性灵,使教材成为学生感受生活的诗情画意、自由快乐的精神家园。在生动的情景感染和鲜活的生活体验中,在强烈的心灵震撼或者是在春风化雨的点滴滋润里,学生对人生的认识、对生命的感悟、对道德的体验、对为人处事和与人交往的理解,在心灵深处就会丝丝缕缕地沉淀和积累出健全的人格、民族文化特质和心理情感。在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的教学活动中,教育制造出的产品,不再是僵硬和冰冷的分数,也不再是一介只懂科学不懂文化,只懂书本不懂社会,只知道做事不懂得人生和生活的书生,造就出来的而是拥有和懂得生命价值的鲜活而生动的“全人”。

4、文字简炼,版面生动

教材采取了以主题为单元和分节的结构式,并在首页附有单元导语和图示,版块内容及其主题的呈现简洁鲜明。每课教学内容由导语,问题情景, 探究活动三大版块组成,并用不同的色彩和字体将它们区分开来,陈述内容为黑色宋体字,问题情景为彩色背景的楷体黑字,探究性活动内容为蓝色等线体字,叙述简明,文字数量不多,学生读、写、记的内容减少。内容清晰,主次分明,便于教学,同时为学生自主活动提供了更多的时间和空间。教材在探究性活动内容的组织和呈现上浓笔得彩,创造性地将“读读”、“谈谈”、“想想”、“议议”、“说说”、“试试”、“查查”、“马上行动”、“心灵感悟”、“活动建议” 等要求,置于探究性活动之中,并将它们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这些探究问题灵活多样,趣味盎然,富于新意。这样设计,便于教师操作,使学生始终处于活动之中。充分展示了编者给学生尽可能多地开辟自主思考、体验、创造、实践的可能空间,增强教材内容的实践性,并通过师生互动的教学设计,引导学生在自主思考、体验、发现的基础上探究性地学习,从而有效提高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程的认同感与参与度,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自主发展的课程理念。教材还插入了课中的辅文和和课后的美文,它们以淡蓝背景黑色楷体字出现,体现教学的延伸和拓展。教材在具体栏目和具体内容中插入了适合学生年龄特征和内容需要的彩图和照片,构图生动,色彩明快,富有情趣。它们增强了教学内容的启发性、情景性、生动性,便于营造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使学习过程更加愉悦和轻松。

教材新颖的版式结构,灵活多样的探究性内容,图文并茂的版面,给教材以新意、灵趣、美感,提高了教材的操作性、吸引力,增强了教材的轻松感、愉悦感。

湖南师大版《思想品德》教材在课程理念、内容选择、编写体例、图片配置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和改革,并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和特色,虽然在内容的选择与组织以及版面的设计等方面,我们认为还有改善之处,但它仍然是瑕不掩瑜的好教材。湖南师大版《思想品德》教材的改革和创新成果,为我们实施课程改革和推动素质教育,推动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和改进教学方式、改革教育评价、选择和确立及实施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提供了丰盛的精神食粮和良好的物质载体。

5、辅以学案,拓展教材

《成长学案》以“语海拾贝”、“探究园地”、“创新与实践”等七个栏目,其栏目的设置和内容的选取,抛开了题海战术的窠臼,另辟奚径,与教材理念一脉相承,充分展示了开放的教材观和教学观,进一步充实了教学内容,开辟了学生阅读、感悟、思考、实践、创新的新情景、新空间,为教学的延伸和拓展创设了崭新的风景,为在新课程条件下巩固知识、培养能力、进行正确价值观的熏陶以及实行新的学习评价方式,提供了良好的范示和蓝本。

二、教材的使用

1、教材的选用

今年四月,教委领导组织全体教研员召开了一个教材选用会议,在此基础上,教研室又召开了由中小学分管教学的领导和部分教师参加的教材选用会议。在思想品德教材的选用中,对人教版、山东版、湘师版、广东版四种教材,进行了逐一的研读和比较。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我们一致认为,湘师版思想品德教材在体现新课标特别是在新课改理念的展示方面,独树一帜,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当时,我们看到新教材,感受到非常兴奋和激动,因为我们第一次看到了展示和实施新课改精神的重要物质载体——全新的教材。对几种教材的情况,我们给教委领导作了祥细的汇报,并提出了使用湘思版教材的建议。

2、新教材使用中的可喜变化

在我县实施新课程、使用新教材以后,我们对进入课改的起始年级通过听课、评课、座谈、问卷调查等形式,了解和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情况:

(1)教师教学观念转变了。通过宣传、培训和种形式的影响渗透,广大教师对新课改精神有了比较全面的的了解,对新课标有了初步认识。在课堂上最突出的变化是老师讲得比过去任何时候都少了,由注重知识讲解向注重学生积极参与获得身心发展的转变,学生讨论、合作、交流等形式的课堂活动明显增加,学生主体地位大大增强。

(2)教师角色发生了转变。在课堂中,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中心”,初步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良好氛围,体现出了教师不但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课堂辨论、演讲、表演、创新比赛、影视展播、质疑与探究等形式也不断出现在课堂中,师生关系更加民主、融洽,课堂氛围更加轻松、活跃。平等的师生对话多了起来。

(3)教学方法和手段更加灵活多样。在课堂上,我们发现不少老师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采用更加丰富和灵活,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等教学法得到较为普遍的理解、掌握和自觉运用,师生互动、合作交流的的课堂形式较多地体现出来。一些老师已经掌握了多媒体使用技术,其中的一部分教师还能够在随堂课中使用课件上课。

(4)教研氛围更加浓厚。进入新课改和使用新教材后,广大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大大增强,教研热情空前高涨。主要体现在教师对新教材的研读及其使用中的情况进行广泛的讨论,不少学校的校本教研都把新教材的实施作为教研的主要内容。另外,新的教学案例分析在一些学校开展起来。

(5)新的评价方式和手段得到关注。“学生成长档案袋”在一些学校得以初步建立起来,评价方式、对象、手段更加多样化和综合化。由重结果向关注过程转变,由重分数向关注学生发展转变,由单一评价向综合评价转变,由统一尺度向个体差异转变。考试次数减少、难度降低、题量减少。一些学校在学生成绩通知单上的形式和内容方面,作了较大改变,倾注了较多的人文关怀。

(6)学生的积极变化。一是普遍喜欢新教材和新课程。问卷调查显示:对新教材喜欢的学生占62%,比较喜欢的学生占25%,不喜欢的学生占13%。对《思想品德》课喜欢的学生占31%,比较喜欢的学生占42%,不喜欢的学生占27%。这一状况在应试教育还很盛行的条件下,已经说明学生对新教材和新课程产生了明显的好感,学生对新课程的认同度明显增加。二是自信心明显增强。随着新型的师生关系的建立和课堂氛围的改善,学生提问、讨论、交流、体验机会不断增加,课堂上学生普遍发言勇跃,并敢于说出自己的观点和真实情况,甚至敢于说“不”,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创新倾向和意识。三是自主性不断增强。在合作、交流、讨论、探究式的学习方式中,学生被动学习的状况得到改善,积极参与教学,能够自觉动手、动口、动脑。四是问题意识不断增强。在开放的课程理念中,学生的问题意识明显增强,一些学生根据自身实际和体验,能大胆提出新的问题。另外合作意识、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也在逐步形成。

3、新教材使用中的问题和困惑

(1)应试教育的影响根深蒂固。不少学校和老师,仍然对《思想品德》课看作是“豆芽儿”科(因为我县有两年的中考没考思想政治和历史学科。),对《思想品德》课程的学科地位和作用视而不见。在课时、辅导、课外活动、师资安排、津贴分配、教学质量等方面,将该课程置于可有可无的境地。

(2)部分学校领导不够重视。部分学校的领导对课改精神知之甚少,对本次课改的影响和力度缺乏足够的认识。还有部分学校的领导认为课改后不能改变应试教育的办学模式。因此,在起始课改年级的课程结构安排、师资配备等方面,仍然按传统模式进行,严重影响了学校的课程改革。

(3)义务教育大班额现象十分普遍。我县大班额现象十分普遍。这一现象削弱了教师学习、进修和教研,影响了教师观念的转变和教学水平的提升,也影响了学生素质的提高和受教育的公平性。

(4)“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比较突出。部分教师没有参加岗前培训,不能理解新课标和新教材;部分教师观念陈旧,教法单一,特别是部分老教师;相当部分的教师忽视新课标的学习,不能理解新教材,总认为新教材过于简单,没有多少内容可上、可讲,对教材难以把握;师资力量薄弱,多数学校的七年级《思想品德》课是兼职教师,其主要精力没有放在该学科上面;

(5)不少学校的校本教研举步维艰。应试教育条件下,学校和老师热衷于“数籽”,在工作中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复习备考,在抓考点、提高应试技能和水平方面津津乐道,不亦乐乎。长期以来,学校和教师不重视教师培训和教研工作的深入开展,在校本教研意识、教研制度、教研方式、教研氛围、教研能力、教研影响等方面存在着不少问题。

(6)课改与评价的矛盾。我县的初二、初三年级还处于非课改义务教育阶段,办学的应试教育色彩仍然十分浓厚,对进入课改的初中起始年级的教育教学评价方式及其实施的技术手段,尚处于酝酿和探索之中,课改的推进与教育教学的评价方式出现了新的矛盾,不少学校领导和老师产生了“新的东西固然好,但应付中考是否有用”的疑惑。

综观我县新教材的使用情况,概括起来可以说,兴奋与茫然同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第八次课改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在全国展开,这是我国社会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国教育发展的必然出路。面对扑面而来的改革浪潮和令人爱不释手的新教材,我们喜出望外,兴奋不已,它们将为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我们有理由相信,对改革进程中的困惑、茫然以及各种挑战,最终在不可逆转的课改征程中,被一一攻克和战胜。我们也坚信,有潇湘大地基础教育的支撑,有源远流长的湖湘文化的滋养,有岳湘这块风水宝地灵性的启迪,有优秀作家队伍的创新智慧和开拓精神,湘师版思品教材会越编越好,将成为我们推进课程改革的强大物质基础和精神力量!

[编辑:舒骅]

地址: 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麓山路36号 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湘)字 018号
邮编: 410081  电话: 0731-88872288 88872636(传真) E-mail:bluestorm@hunnu.edu.cn    湘ICP备20010272